抗疫战争打响以来,兴山法院全员皆兵,赶赴前线,哪里需要,那里就有他们的身影。病毒隔绝了南来北往的路,让许多异地休假的干警无法加入到兴山县的抗疫工作中,可病毒隔绝不了抗疫的信心,兴山法院异地休假干警纷纷前往当地所在社区、法院、村委会主动报道,加入到当地疫情防控工作队伍中。
王李莉,兴山法院财务室出纳,秭归县茅坪镇人。瘦削的身材让平日里的她看起来弱不禁风,抗疫战争打响的时候,她第一个想要去社区报名,可小区封闭无法外出,于是她打听到社区主任的电话,表明来意后终于被放行,安排她前往橘颂社区蹲守路口,对小区进出人员进行登记并劝导无证外出闲逛的人员。茅坪的天气有些阴沉,她守在路口的身影坚定而高大。
陈进,兴山法院审管办干警,家住宜昌市夷陵区。丈夫在兴山县榛子乡工作,疫情形势严峻丈夫刚过完年就被召回单位投身抗疫战争中。她一人照顾全家四个老人一个小孩,负担较重,可她仍然抽出空闲的时间加入到小区志愿队伍中。她的任务,就是引导居民按顺序到单元楼门口领取生活物资,喊到谁的名字,谁再下楼,避免一拥而上让人口聚集,加剧感染风险。待居民们领完物资她再回到小区门口继续坐班,为进出人员量体温、做记录。这一刻,她小小的身体却有大大的能量。
周梦欣,兴山法院黄粮坪法庭书记员,97年的年轻力量。家住宜昌市高新区的她早早起床到楼下沁园春小区值班室报道,系上红袖章、戴上一次性手套,开启了一天的志愿者工作。疫情防控任务千篇一律:量体温、登记出入人员信息,枯燥乏味却丝毫不能马虎。小区人流量大,登记工作并不轻松,她不觉得辛苦,她说工作让她感觉很踏实。
张华,兴山法院昭君法庭庭长,是从仙桃市来到兴山法院的青年才俊。他的青春都奋斗在兴山这片土地上,兴山是他第二个家。由于交通管制,他无法返岗,于是他加入到长埫口镇防疫工作队伍中。除了在长襄路卡口对出入村民登记,检测体温之外,他还进村入户,到长高村宣传防疫政策,为村民答疑解惑。由于交通管制、采购受限,很多村民家里一个口罩都没有,实在危险,张庭长挨家挨户询问需求,为村民发放口罩,虽然送的口罩不多,但对村民们来说,却是久旱之后的及时雨。
廖德华,兴山法院峡口法庭书记员,2019年进入法院队伍的新兵小伙,家住巴东县城。虽与兴山近在咫尺,但病毒却让两个地区仿佛相隔天涯。“回不来,那我就去当地的一线。”他前往神龙社区报道,成为抗疫志愿者的一员。守在北京苑小区,对15栋单元楼进出人员登记、对外出人员劝返。工作的负荷可想而知,他一个人、一支笔、一张桌子、一瓶水,誓与病毒死磕到底。
谭力,兴山法院法警队司法警察,大高个,运动狂。听说社区在召集志愿者,他哪能闲得住,立马向伍家岗区联丰社区报道。该小区施行24小时全封闭管理,需要日夜值守。他笑笑说:“年轻人,熬夜是强项,我来顶夜班!”
朱波,兴山法院法警队辅警,也是位90后退役兵哥哥。平日里总是乐呵呵的,工作中却以当兵入伍的严格标准要求自己,这些天他被困在峡口镇普安村无法返岗。由于基层人员匮乏,村子里的防疫任务压力较大,他听说后就直奔村委会,向村书记要工作、领任务,守路口、测体温、讲政策、做登记,村子里人群相对分散,个别“不听话”的老百姓会四处转转、串门寒暄,他要协助村干部逐户告诫、逐户排查,将交叉传染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军旅生涯教会他坚忍不拔,永不言败,一日不能返岗,他就在这里,与村干部一起站好基层防疫工作的岗哨。
谢宇,兴山法院执行局干警,在兴山工作8个年头了,因为家乡路途较远很少回家,陪伴女儿的时间少之又少。受这次疫情影响,让他在家待了大半个月,本该是举家团圆的时刻,他舍小家、顾大家,毅然加入到利川市堵挺街道办事处教场社区志愿抗疫工作队伍中,在街道路口的交通管制点,他挨个排查未戴口罩的人员,督促群众戴好口罩,并对无事闲逛人员劝返。有人不理解、不配合,他不慌、不恼,他说:“我在执行岗位上这么多年了,沟通、劝导当然难不住我。”
看,这就是我们的异地干警,疫情当前,他们面不改色,病毒肆虐,他们从容应对,被疫情阻隔,他们也能在自己所处的地区为人民百姓扛起一片天。他们相信,只要全国上下万众一心,打赢这场战役,返回工作岗位继续发光发热指日可待。他们身体在前线奔跑,心底在深处呐喊:“当冰雪消融,万物复苏,只盼春风又绿江南岸,静待明月照我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