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审判》杂志社党组书记、社长杨亚平一行来到兴山法院调研,宜昌市中院党组书记、院长裴缜,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叶德武,兴山县委书记谭业明陪同调研。调研组一行在兴山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黄德文的陪同下参观了兴山法院文化展厅,听取了兴山法院党组工作情况汇报,并与市、县两级法院和兴山县委领导进行了座谈。座谈会由市中院党组书记、院长裴缜主持。《中国审判》杂志社调研人员,市、县两级领导,兴山法院部分法官代表参加座谈会。
县委书记谭业明首先发言,谭书记简要介绍了兴山县区域特点和县域经济发展情况。他说,因为三峡工程建设,兴山县城2002年从原高阳镇搬迁至古夫镇,法院也随之搬迁,时至今日,法院仍下欠移民搬迁债务近400万元,但兴山法院全体干警在院党组的带领下,坚持一手抓队伍、一手抓审判,克难奋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连续多年被县委评为“红旗单位”,并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法院”、“全国模范法院”、“全国司法公开示范法院”等多项最高级别的荣誉称号,县委对法院的工作是满意的。本来,县委决定于今天上午召开县委常委会的,他特意推迟了会议时间专程来到法院,借《中国审判》杂志社在兴山法院调研之机,为兴山法院“鼓”与“呼”。希望兴山法院全体干警再接再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兴山经济发展,为县城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同时,他也恳请《中国审判》杂志社领导借助《中国审判》杂志平台,为兴山法院的困难呼吁,携手共进,打造兴山法院新天地。
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审判》杂志社党组书记、社长杨亚平代表调研组一行表达了对市、县两级法院和兴山县委的感谢之情,他说:兴山法院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木箱法庭”、“诉讼110”、“便民诉讼网络”惠及民心,基层法院法官用实践践行了司法为民的宗旨,工作成就令人敬佩。同时他代表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审判》杂志社党组作出决定:为兴山法院捐赠8万元图书,援建一个图书室;以《中国审判》下基层活动为契机,录制一张反映兴山法院工作的影像专题片在《中国审判》杂志电子书刊刊发;加强与兴山法院的沟通联络,以《中国审判》杂志为载体,全面宣传兴山法院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为兴山法院发展奉献一份微薄之力。
宜昌市中院党组书记、院长裴缜代表市、县两级法院讲了三句话:一是振奋致敬,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钱不在多少,精神更加伟大,《中国审判》杂志社党组的决定在我们的意料之外,但更让我们振奋,无疑为我们市、县两级法院全体法官更加努力勤奋工作提升了正能量。杨社长一行不辞辛劳,来到宜昌、兴山山区法院调研,体现了最高人民法院领导躬身实践的风范让人敬佩。二是落实苦干。兴山法院虽然获得“全国优秀法院”、“全国模范法院”、“全国司法公平示范法院”等多项荣誉,在全市法院是仅有的一家,但是,荣誉到顶了,是起点而不是终点,工作不能停滞不前,更不能沾沾自喜,要牢固树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思想,抓住工作的重点、难点,抓出亮点,抓出实效来。三是承诺表态。今后,市县两级法院要认真抓好工作落实,市中院要积极加强与《中国审判》杂志社的沟通联系,做好宜昌所属基层法院的入会工作。基层法院要对照杨社长的工作要求,迅速制定工作预案,主动与《中国审判》杂志社加强沟通协调,切实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不断打造新的工作亮点,提升市县两级法院的工作积极性,推动法院各项工作的健康、顺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