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宜昌市兴山县人民法院官方网站,今天是:

坚守基层“小”法庭 融入社会“大”治理

2023-03-01 17:06
来源: 综合办公室
    浏览: 593

“各位村书记、治调委员,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民法典赡养和相邻关系两个问题……”2月22日,兴山县人民法院峡口人民法庭庭长任联龙正在峡口全镇大会上宣讲法律法规。

峡口法庭坐落于香溪河畔的昭君故里兴山县,管辖2个乡镇、31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常驻人口约4.6万。近年来,峡口法庭积极转变职能,变“被动服务”为“主动出击”,通过密切与当地党委政府、村社区的沟通联系,构建矛盾多元纠纷化解机制,主动服务基层社会治理,融入共同缔造大局。

建机制,多元调解化纠纷

峡口法庭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小法庭,由一名80后庭长带领3名90后组成的年轻团队,他们用青春的活力,让小法庭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近年来,峡口法庭坚持“身体”下沉,“关口”前移,主动把司法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2022年以来,先后与辖区综治成员单位、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立案件诉前沟通协调机制、矛盾会商研判机制和纠纷调处指导机制,开展联合行动40余次,诉前化解矛盾纠纷50余件。

某建材公司在河道清淤过程中拖欠建筑设备租赁费、运输费数十万元。2022年9月,该公司着手处理砂石料时,被闻讯赶来的二十余名群众围堵在厂区内,双方僵持不下。接到镇综治办的电话,峡口法庭建议立即响应,主动参与现场处置,向纠纷双方释法析理,协助控制现场局面最终在法庭的指导和参与下,通过“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的方式,让30余名老百姓不花一分钱解决了127万余元的纠纷,既解了企业燃眉之急,又充分保障了群众合法权益

搭平台,内外兼修聚合力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也有了更多新期待、新需求。峡口法庭以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切入点,搭建一站式诉讼服务平台,凝聚纠纷化解的强大合力。以信息化推动诉讼方式变革,网上立案、电子送达、视频调解、远程开庭成为法庭办案的新常态;通过打造“云审判”立体化诉讼服务模式,优质高效化解纠纷,将大量案件送入在线诉讼“快车道”;通过同步开展二维码缴费、线上退费、网上委托鉴定、电子公告送达、电子卷宗扫描等提升效率,画好多元解纷“同心圆”。

2022年6月,一起抚养费纠纷案件,从立案到送达调解文书,用时仅3天,让身在广西、湖北两地的当事人足不出户,用一部手机走完了全部诉讼流程,真正实现“一次性办结”“一站式服务”,群众的司法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强宣传,以案释法开民智

人民法庭处在社会治理的前沿阵地,承担着重要职责。峡口法庭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切实转变思路,引领法治乡村建设。主动参加党委政府周例会、月调度会,深度掌握、全面落实党委政府乡村振兴决策部署,打造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案件办理为依托,乡镇协调百姓参与为平台的巡回办案模式形成逢巡回审判必有法律讲座,逢典型案例必有法律宣讲的制度,把群众用得着、感兴趣的法律知识送到了千家万户,着力提升基层人民群众“见法率”。

在水月寺镇南对河村,峡口法庭正在巡回审理李老太状告其五名子女赡养纠纷一案,现场旁听群众近百人。庭审过程中,五名子女为赡养老人的方式问题争论不休,考虑到部分子女和旁听群众对赡养问题存在认识误区,庭审结束后,法庭并未立即组织调解,而是以“传承孝道,善待老人”为主题,从赡养应当做好的五件事和十一个认识误区两方面进行了现场普法宣讲,最终顺利调解结案“活了半辈子,今天第一次在家门口看到了开庭现场,法官的讲解也很接地气,我们都深受教育。”一名旁听群众发出感慨。

下一步,峡口法庭将继续深度融入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厚植为民情怀,不断推进人民法庭“朋友圈”建设,同乡镇党委政府、基层组织一道,开辟诉讼服务快速绿色通道,构建便民诉讼网络,实现民有所需,法有所应,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化解在基层,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强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